《人性,是沒有文字的佛經》閱讀心得
人性,是沒有文字的佛經 作者:吳九箴 出版社:人本自然 |
自接觸佛學後,開始閱讀佛教經典、也閱讀了一些大師的著作、聽法師開示,佛過去所說法有其道理,但透過經文紀錄,又常常被佛學深奧的詞彙與禪機所困住,作者吳九箴認為佛法本是生活化的,但傳統佛教卻認為所謂學佛,注重佛教科儀、誦經,著重與佛的感應與功德,這些都悖離了佛陀的本意。
作者把所謂的佛法,跳躍出超自然靈感與宗教神秘經驗,而以一種真實生活哲學的方式去做修行、觀照,在書中作者多以悉達多太子來指稱佛陀,比起佛陀這個名詞,悉達多太子的凡人之身更加貼近真實人們的狀況。
悉達多太子非天生悟道者,而是透過日常生活的觀照來覺悟,生活封閉的悉達多太子見證一花一木都有其花開、枯萎之時,走入人間見證世間種種,最終在菩提樹下求得解脫。而如我們一般凡人,認為念佛、誦經能覺悟成佛,但佛陀本身都是依靠自身的生活經驗去觀照、覺知才得此智慧。人人皆有自性佛,相信眾生得以成佛,但成佛依靠的不是外力,而是自我的覺醒,作者相信真正要印證佛法,不是靠誦經、念佛、出家,而是能時時觀照自我生活的一舉一動,在真實生活中體現佛法。
很多人以為佛法要斷滅七情六慾,但這是違反人性的,悉達多太子也是因為有著七情六慾才能體驗世間的苦,最後尋得解脫。但現在人誤會佛法的根本是不存在七情六慾,那這樣一些生來腦部神經迴路受創而沒有情感的活死人是否就是解脫者?所謂的修行不在於避免七情六慾,而是在體驗過七情六慾後,回過頭來觀照與省思,在友情、愛情、親情的薰染下印證佛法。斷滅自己的情感不會成佛,反而成為不帶感情的活死人,不能哭、不能笑,何其弔詭?
讀完以後深有感觸,因為接觸佛學進而對各宗教有了些興趣,稍微了解台灣各個宗教的思維與想法,但發現台灣諸多宗教都還是訴諸在傳統的誦經科儀、對佛神像的崇拜、對功德的追求。身為學佛者,最近一直有個念頭,世間或許沒有佛、沒有神,所謂佛法就是悉達多太子對人世間種種的體驗後所說的哲學思想,將佛法轉為一種過生活的思維、一種哲學觀,可以對世間百態有所感悟,而世人以為的佛、以為的神,不過是懶惰的人假想有個外在神秘力量能幫助自己解脫。如《金剛經》,佛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想啟發自身佛性,依循的不是外在對佛的追求,而是懂得觀照、覺知、自性解脫。
閱讀本書時時值啾臨三十而立之年,接觸佛教是我二十歲的事,這十年是青春年少、投入職場的黃金歲月,回首過去這十年覺得佛法改變我非常多,不論是個性、生活習慣、個人思想,於是在此時機讀了本書,與過去相印證有深刻感觸。
最後分享啾在佛法上最有感受的一句偈《覺林菩薩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每當心情有所起伏,或感悲傷憂鬱、或感喜悅心動,都要提醒觀照己心,回歸佛心自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