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閱讀心得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是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後,吳曉樂的散文著作,翻開書本小讀一段後發現自己誤會了書名的意思,原以為會是第二本討論親子教育的書籍,原來卻是作者自己的個人生活散文、隨筆,敘述了作者的從小到大的日常生活及感觸,雖說兩本書探討的主題有些差異,但本質上還是在分享孩童成長教育的理念與想法,只是這次的主角,從所教授的學生,變成了自己。

作者: 吳曉樂 
繪者: 何學儀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以下可連結到本部落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閱讀心得

翻閱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揭露的是作者身為女人自小到大所感受的性別差異觀念,〈女兒們在天平上躊躇〉寫的是藉由參拜「得男佛」,從母親對重視生育男孩子的心態,敘述過去家族背景重男輕女的觀念是如此根深蒂固。

〈那些壞情話〉記述了年輕女孩對愛情的懵懂,受到言情小說煽動的情節薰染,對愛有了詭異的幻想,因為相信男人的那些壞情話,即使受虐、欺騙、使得自己遭受禁錮,卻依然相信男人對自己是好的......。

〈叛逆期〉、〈等待父親〉寫下自己青春期成長過程中與父母親的爭執。

〈身為肥狗,我很抱歉〉寫了女強人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壓抑,對自我的要求成長、事業課業的追逐,當位階爬得越高、成就越是亮眼,反而被認為不給弟弟或男人面子......

一篇篇的敘述都蘊含著作者對這家庭與社會的觀察與想法,所揭露的卻又是一些讓人難以辯駁的真相,縱使是家庭已相對開明,其仍然感受到許多過去人們價值觀下腐朽的一面,當今台灣的社會較之許多地方,已相對有民主的政治、繁華的經濟生活,但在文化或價值觀尚且脫離不出一些傳統價值觀所禁錮。

本書另我聯想到另外一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原著是書,但我只有看過電影),同樣透過女主角,呈現韓國女性受到人民傳統觀念,而陷身囹圄,身為女性卻也在某一塊地方被剝奪了自由,社會總對每個人有他的期望,每個人都被這個模板所形塑,韓國如是,相鄰的我國亦如是。

書最後的後記,以開罐器比喻這個世界非常生動,開罐器被設計來使用時是設計給右撇子的,所以左撇子的人非常難以上手使用,世間總總都像一個個罐子需要被開罐器打開,有利於多數設計的右撇子,但少數的左撇子難以稱手,若我們剛好是不被社會模板所套用的那群人,容易就此遭到埋沒。

「可是我偏不喜歡」,引述自金庸的《白馬嘯西風》,作者將此佳句作為自身寫照,世間形塑各種成功的人生模板讓你效仿,無論是賺大錢、考公職......等等,這些道路若你願意走下去那都是好的,但撇除於此,真正的自己想追求的又是甚麼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閱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