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持誦了近一個學期的《金剛經》,其中拜讀多位大師解經之作,
當中啟發自己最深的是南懷瑾大師的《金剛經說甚麼》,
於此分享一些自己讀《金剛經》與大師解經的心得。

讀《金剛經》的因緣其實來自一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年初發生一件於我影響極大的事件,使自己深思自我與這個世界的價值,
何以自己會煩惱?何以世間總是無常不斷?
此時應機示現面前的就是這四句偈,可謂因緣不可思議。
(也因此成了我P2個板的板標)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向佛陀問法,
問一切世間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該如何做呢?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
是眾生通曉宇宙道理、開啟智慧後所達的究竟真義境界,
每位佛教徒所追尋的就是到達這個境界,
由此問答開啟了佛與須菩提的對談。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平時我們做事會有那麼多的起心動念,就在於我們重視自我,以及他人,
佛法教我們滅除煩惱,就是斷除我執,不執著於自己與他人,
這裡教我們的就是不去執著於自我、他人、一切眾生,再到生命長短,
我們就是常常在這上面打轉,而起分別心、煩惱不斷。

佛陀說自己過去生遇到一位暴君歌利王,其向佛前世持刀欲割其身體,
佛因為沒有這四相執著,在面對刀刃時無所懼、無所痛,
這證明很多苦都是因為我們執著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來看的見嗎?看不見,佛其實遍布宇宙之間,無處不在,
但修習佛法常以為佛是看的到、聽的到,那就是邪見了,
佛像的存在也只是激起我們向佛的心,不表示它就是佛,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看見佛而自謂開悟了,其實都是妄想雜念,
真正的佛看不到,但我們又不說看不到佛,佛的本質一直在啊!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所以者何? 須菩提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三心是表示我們對時間的感覺,過去的已發生,我們不執著,
未來的未發生故也不用執著,但現在呢?
當下一念間,其實也就過去了,所以沒有什麼叫現在,
既然沒有一個現在,那也不用說有一個當下的心了。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此四句偈是我所深愛,因為它表示世間有為法的存在是無常的,
我們所看、所聽、所感,都只是五蘊假合,並不真實,
萬物存在的那日就象徵消滅,也就是成、住、壞、空,
這些都像夢、幻、泡、影、露、電一樣只是剎那存在,何以執著呢?

《金剛經》的智慧不在要我們執有、但也非執空,
一樣東西的存在是因緣而生,本非有的,
但它又確實存在,我們不能否定它,故面對萬事需要以「中道」觀,
非有、非無,而在一個既有、既無的中道中運行,
有人以為《金剛經》講空,其實是片面不全的,
萬物都是真空妙有,甚至包含佛所說法,
佛法的體會不能靠言語文字,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也說自己沒有說過法,因為任何道理一訴諸文字就不完整了,
只能靠我們的自心去體會,到達佛的境界。

《金剛經》教的是一種生命的態度,如能以此態度行事,
我們便不再執著,那又何來煩惱呢?
當然,這是自己正努力學習的地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閱讀心得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閱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