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How to read a book》

作者:Mortimer J. Adler
Charles Van Doren
譯者:郝明義、朱衣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談論閱讀方法的書,今日書籍出版的量已經呈現一個大爆炸的時代,而書籍的種類也豐富多元,各種論述的書籍都在生活中琳瑯滿目的出現,閱讀這件事只要不是文盲都做的到,很多時候我們匆匆讀過一本書,我們也說自己正在閱讀,但本書的出現就在作者試著以自己的經驗,教導大家正確的閱讀方式,而不是淪為倉促一眼的盲讀。


首先作者就先談了閱讀的「目的」,我們讀一本書有幾種目的,一者為消遣而讀、一者為追求知識而讀,但這些都不是作者真正想表達的閱讀目的,本書是要我們真正知道什麼是閱讀,由此出現第三種目的,亦是作者想教的「為增進理解力而讀」,消遣而讀先不談,追求知識而讀是在藉由書本知道更多事情,這只是增加我們大腦的腦容量,但對我們閱讀的腦力訓練幫助不大,閱讀是為增進理解力,所以我們要讀的書是超越我們現在理解能力的作品,這在作者的眼中是一種「主動、積極的閱讀」,而非被動的得到知識或資訊。

作者將閱讀的方法大概分成四個層次,依序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在這個順序中,從基礎漸升到主題閱讀,後者都包含了前面層次的閱讀方法。基礎閱讀即我們最基本的識字能力、文法應用,初等教育就是在訓練我們識字及看得懂句子這個能力。進一步到了檢視閱讀,在這個階段,我們利用我們基礎閱讀的能力,簡單且粗淺的認識一本書,當我們拿到一本全新的書,我們看看書名、看看目錄,能的話讀下作者的前言、幾段文字,這個目的在讓我們知道這是一本整樣的書,書中所要談的是什麼樣的主題。

前兩者的閱讀層次都屬於我們日常讀書基本上會應用到的技法,第三層次是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又細分三個階段,以下直接摘錄自書中內容:

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什麼
(1)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做分類;(2)用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論的主題;(3)按照順序與關係,列出全書重要部分,擬出全書的綱要;(4)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找出一本書到底在說什麼的規則
(5)詮釋作者使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6)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7)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認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第三階段:評論一本書(關於這部份是很大的學問,有興趣者請自行找書來閱讀)

在第四個閱讀層次中,我們開始透過不同書籍之間的比較,來幫助我們理解書本所要談的東西,即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是先由我們讀者先拋出一個問題,透過主題式搜尋的方式,閱讀各本書籍,而其中心意義在尋求文本,從各個相關作者的文句中解答我們心中的問題(學術論文的研究方法即為一例)。

以上是作者從閱讀行為是為了增進我們的理解力為出發點,教導讀者正確的閱讀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讀理論型的作品,但在其他類型書籍的閱讀,比如想像文學(小說)、戲劇、詩、歷史、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作者將這套方法做了一點轉換,也細部介紹如何讀這些類別的著作。而在我們主動閱讀這些書之餘,重要的是記得時時問自己四個問題:這本書整體在說什麼?作者在細部又說什麼?書上說的有道理嗎?是都有道理還是某部份有道理?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係?當我們問了以上四個問題,並從書中求得解答時,我們才有資格說自己盡了主動閱讀的本份。

----

以上是關於本書所要教會我們閱讀的能力,這些都只是書中的精華摘要,很多作者想談的觀念也很值得一提,像是評論書本的能力、各種文本的閱讀方法,礙於篇幅便不細說,但讀這本書是件腦力的訓練,讓我們從作者的觀點中去進行一場討論,這是在善盡我們讀者的本份,也達到作者一開始想要訓練我們的「理解力的訓練」。

從本書中引發我一點感觸,讀了這麼多書,究竟我們看完後能從這本書的內容中評論出什麼?小時候寫讀書心得,看完書的感想是「很好看!」,那只是享受閱讀的過程,卻不是我們真正從書上學來的東西,自覺要用更恭敬的心去審視每一本書,如作者所說,一本書的產出包含了作者的知識、他想討論的東西,我們去讀書就是因為我們在書本領域上的所知不如作者,所以如果未能真正讀懂一本書,不要任意評論它,可見閱讀這件事本身是很神聖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閱讀心得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閱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