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悖論》閱讀心得
《繁榮的悖論》是創新研究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的著作,本書討論的層面在於從「零消費」市場中開啟創新,由中來帶動零消費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
所謂的零消費市場可指那些我們以為沒有消費能力的、經濟水平落後的地方、國家之市場,不同於開發中或已開發中國家的市場,多數人認為因為基礎設施落後、百姓生活守舊、不願意消費,而不願意有所投資這塊未開發的市場。然而從很多過去的例子發現其實這樣的市場是商機無窮的,不只可以營利,甚至帶動國家的發展。
「繁榮」作者的定義為:「一個地區愈來愈多人用來改善其經濟、社會政治的流程」,一個繁榮的社會靠的是經濟、社會、政治的流動性,要鎖定零消費市場以達成繁榮的目的,便需要投入創新。
創新又分為三種:「持續性創新」,在既有市場上的服務與產品的創新。「效率性創新」,降低成本、增進收益的創新。「創造市場的創新」開創新的產品服務的創新。鎖定零消費市場也表示投入在「創造市場的創新」,在消費力薄弱之處開創新市場。
傳統上我們多認為發展經濟是國家政府的事,有了基礎的公共設施及良好的法律政策,才會吸引企業來此進行投資,但事實是,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並非倚靠政府力量,而是民間企業開始,進而轉投入各項經濟活動發展,比如美國福特T型車,在過去美國汽車被視為富人的交通專利,道路建設不足,民眾仍習慣於靠獸力移動,但福特打造T型車讓汽車市場普及,進而帶動馬路基礎建設的發展。
更生動的例子是奈及利亞的「托拉瑞姆」企業,奈及利亞是非洲窮國,但托拉瑞姆在這裡看到商機,它們決定在這裡生產泡麵、銷售泡麵(麵條並非奈及利亞的主食),由於國家的建設不足,托拉瑞姆從水、電甚至到運輸、港口都自己投入,帶動國家的設施建設,並為了聘請員工,投入於教育,提升國民教育水平與就業率,可說是一個企業拉抬整個國家發展。
在台灣的例子我想到的是花蓮慈濟,從一開始為了替缺少醫療資源的花蓮建立大型綜合醫院,建設醫院外還投入醫療教育、輔導貧困的學生學習醫護並在當地服務,帶動當地的醫療、教育品質外,更是提升就業率、促進社會經濟流動。
以上種種給予我的體悟是,若有心做一件事情,就趕快去實踐,而非原地等待,在一事無成時只怪社會環境、怪國家政府,如美國總統甘迺迪名言:「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先從自身有所作為,再去帶動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簡言之就是自己先做就對了。
書籍摘要:
●我們把「繁榮」定義為:一個地區愈來愈多人用來改善其經濟、社會政治的流程。
●有些國家可能因此歸為「富國」,但不是特別繁榮,例如有寶貴自然資源的國家繁榮會孕育出更多的自由:包括經濟、社會政治的自由,比較不會依賴一兩項資源,例如石油。因此儘管有些國家很富有也找到把財富分配給一些公民的方法・我們覺得它們還不算繁榮因為其財富並未孕育出探究的文化、創新、多元市場,它們沒有為所有的人帶來經濟流動性。而且,那些資源並未開創出讓榮景長久持續下去的環境,未來一旦自然貪源枯竭或失去價值後,榮景也會跟著消失。
●持續性創新是改進市場上現有的方案,這類創新通常是鎖定需要更好的產品或服務的顧客。在民生消費品產業任職的人稱之為「新增單品」( SKUS for news)亦即為現有的產品開發新口味,新顏色或新特色,譲已經購買其產品的顧客產生些興奮感。
●效率性創新顧名思義,是公司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換句話說當公司盡可能從現有和新獲得的資源中榨取價值時其根本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鎖定的目標客群維持不變。隨著同業愈來愈多競爭愈來愈激烈,效率性創新對公司的生存能力至關重要。通常,效率性創新是流程創新;焦點放在産品是「如何」製造的。有了效率性創新・公司的獲利可以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釋出金流。
●創造市場的創新,顧名思義就是創造新市場,但不是任何新市場,那個新市場是服務無產品可買的顧客,或是基於多種原因而負擔不起或無法取得既有產品的顧客。這種創新把複雜又昂貴的產品・轉成平價又容易取得的產品・讓更多人買得起和使用它們在某些情下・這種創新甚至會開創出全新的產品類別。
●獲利是市場的第一種產出:想要創造並維持一個市場就必須創造獲利或者至少未來要有獲利的前景。獲利為進一步的成長提供了燃料。
就業機會是市場的第二種産出:它的出現是為了讓市場實現為新顧客製造配鎖銷售丶改進提供解方的承諾。我始終認為對一個會來說創造就業機會遠比簡單地計算經濟價值更重要,工作給人尊嚴,建立自尊。工作使人有能力養活自己和家人,研究一再顯示有工作的人比較沒有時間(或意圖)去從事犯罪活動。
文化改變是市場的第三種産出:或許也是市場衍生的最重要結果是新市場觸發及強化的文化改變除了使產品和服務普及,使社會上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到產品和服務以外創造市場的創新也把創造新市場的效益普及了。這些效益不僅限於工作機會,也包括提供給投資者和員工的自主權(ownership)。當一個地區的許多人明白,他們可以用更有效益的方式來解決許多問題時(例 如照顧自己和家人獲得會地位和尊嚴),亦即以投資者、生產者或消費者的身份投入新市場時,他們更有可能改變思考社會的方式。是新市場開始改變社會文化的一種方法,對追求繁榮的國家來說至關重要。
●正因為找不到可靠的供應商,托拉瑞姆才決定把商業模式的許多面向整合進來。托拉瑞姆把商業模式的許多面向(包括物流、包装電力等)成功地整合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其他業者也需要這些東西當他們看到托拉瑞姆可以可靠地提供這些服務時便主動找上托拉瑞姆看它能否把那些服務賣給他們。於是,對托拉瑞姆來說,這些東西突然從成本中心變成了利潤中心。
●首先創新尤其是創造市場的創新通常比良好制度的發展和維持更早出現,第二,打造制度時,應該考慮到在地的脈絡情境,因為制度無法解決當地的問題時對當地人來說幾乎毫無用處,第三創新是凝聚各種制度的黏著劑。
●一般普遍認為建立扎實的制度及消除貪腐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但我們檢核這個觀點時一再發現,創新,尤其是創造市場的創新,才是變革的關鍵催化劑。無論健全的制度是否存在無論貪腐程度如何,創造市場的創新都可以拉進需要的東西。我們相信,一旦創造了市場,發展拼圖中最明的拼塊也會隨之而來:基礎設施。
留言
張貼留言